Monday, July 22, 2013

青春的有效期



我看见英国常青演员海伦米兰(Helen Mirren)受封为女爵士,觉得是很突兀的一件事情。受封那年,她已将近六旬了。脸上的青春已被邹纹挤走了,仍然能在演艺事业上继续当女主角,还获得国家的肯定而受封。六十岁过后,还在各个国际奖项上大放异彩。

人老珠黄,凭什么还能站在女主角的位置上?单是这一点就感觉突兀。

第一代阿哥黄文永今年四月份与世长辞。在回顾他一生的演艺事业时,才省悟,当年的主角已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地从主角级的身份退居次要的位置了。原以为只有女艺人的青春不堪一击,男艺人的青春也同样贴上有效期。或许,即使是当事人,也可能认为让位给青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地卸下主角的光环,理所当然地退到二线的位置上。社会这么要求,自己也这么设定。

因为年龄而自我贬值,与海伦米兰高龄之后,仍然能够以高姿态进行她的演艺事业比较起来,在小红点里却显得非常自然。

这样的自然,或许才是我们的问题。膜拜青春,歧视老去。

我看英国情境喜剧,可以单由中上年龄的演员撑场。青春的脸孔并不是必然的。我看西方乐坛,两鬓发白的乐手/歌手还是照样在舞台当主角继续唱。

不管东西方电影,虽然都不乏青春题材,却也能够找到中龄以上的演员为主的电影故事。新晋演员和中龄演员各撑起不同的一片天,并没有冲突。

青春是每个活着的人最美好也所以最向往和怀念的一个阶段,但老去也是活着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许鞍华通过《桃姐》提醒了观众,除了爱情,生命还有其他生老病死的角色需要扮演,要面对。即便是爱情,也并非年轻人的专利。

我看到欧洲各航空允许青春不再的空姐和空中少爷继续服务,由此省悟到小红点对"高龄"职员的唾弃。

我们无法看破艺人外观上的老去,更不允许小红点的空服人员长出半点皱纹;我们只看到青春的枯萎,却无法欣赏人生历练与经验的获得;我们的领导人贬低年长者的工作经验,允许雇主削减年长者的雇主公积金缴交率,并以低廉的劳动价格来"乞讨"雇主继续聘用他们。这批领导人却把自己的政治高龄视为瑰宝,让国家继续奉养他们至终。

狮城的最高政治领导人甚至把岛国的老人称为银色海啸,否定他们的贡献,把他们等同于社会的一种祸害;更有一位信佛的部长鼓励国人把父母送去邻国马来西亚养老,以减低社会负担。

别忘了,小红点是一个自称为敬老尊贤的优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