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1, 2012

人数的刀锋与刀背


有些坚持总是放不下。不管是到了什么地域。

所以一个又一个海外境地的唐人街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文化聚居区,对海外华人来说,是一座通往自身文化的桥梁。理所当然。

唐人街遍布全球的现象,让人质疑海外移民融入当地生活的意愿。若真的融入了当地的人文生活,根本无需文化聚居区的存在。

各国移民席卷英国,让当地人吃不消。部分移民不谙英语,终生躲在自己的文化聚居区里,却懂得享用英国的福利制度。当地人的气愤是合理的。


因为牵涉自身的利益。

对调身份后,也同样看到旅居外地、作为外来移民的英国人坚持着自己的文化聚居区、不谙当地语、还把自己的教育系统带过去……也同样令境外的当地人不满。

可是,身在异乡,对文化聚居区的需要自然不过。不论国籍,都是如此的心态。

人数是关键。

人数积累到某个程度后,文化聚居区就自然产生。听闻过唐人街、希腊区,而不是丹麦街或法国街。人数不多,就难以形成文化区。然而,来到狮城的法国人,筹足了人数后,法国区也就诞生了。

如果外国人数量不多,较容易让当地人产生友善的好奇感,也较能让人接受。

可是,当移民潮如海啸般侵蚀本土人的利益与人文时,拥抱多元文化的好处这等抽象的概念无法抚平不满的情绪。毕竟,利益受损是切身、具体的。看到狮城的牛车水变成了中国城后,就更能体会英国人的气愤。

于是,一些英国人把不满发泄在移民身上;理智的则揪出问题的症结,把毫无节制滥收移民、执政十余年的工人党政府送下了台。